小寒丨小寒纪节欣相遇,瑞兆占年定可期
小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,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开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故云。月半则大矣。”冷气积久而寒,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。
我国民间有“冷在三九”的说法,而隆冬“三九”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,正所谓“天寒地冻北风吹,小寒时处二三九”,因此有“小寒胜大寒”的说法。
一、物候变化
我国古人将小寒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:一候雁北乡;二候鹊始巢;三候雉始雊。小寒节气时虽然温度低,但阳气已经开始生发,大雁顺阴阳而向北迁移。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,它们感知到阳气的生发,开始筑巢。野鸡感知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发出鸣叫。
美不胜收的“二十番花信风”是从小寒时节的一朵梅花开始的:一候梅花、二候山茶、三候水仙。三种花在小寒时节相继开放。
小寒的物候现象反映了自然界生物对节气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,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文化紧密相连,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。
二、小寒习俗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小寒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,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,也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。
(一)饮食习俗
吃腊八粥。虽然腊八粥更多与腊八节(农历十二月初八)相关联,但在一些地区,小寒时节也有吃腊八粥的习惯。腊八粥寓意着丰收和吉祥,也有驱寒保暖的作用。
进补养生。天气寒冷,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严寒。因此,民间有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的说法。人们会食用如羊肉、牛肉、核桃、红枣等温热滋补的食物以增强体质。
(二)生活习俗
添衣保暖。小寒时节,气温骤降,人们会穿上厚重的棉衣、棉裤、棉鞋等,以抵御严寒。同时,还会使用暖手炉、热水袋等取暖工具,保持身体温暖。
冰戏娱乐。古代北方地区有在小寒时节进行冰戏的习俗。人们在冰面上滑冰、打冰球、坐冰车等,体现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和对冬季生活的享受。
(三)文化习俗
祭灶神:在一些地区,小寒时节有祭灶神的习俗。人们会在家中设置灶神像,摆上供品,祈求灶神保佑家庭平安、五谷丰登。
写春联贴窗花:随着春节的临近,小寒时节人们也开始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。写春联、贴窗花是迎接新年的重要习俗之一。春联寓意着吉祥如意、幸福安康;窗花则以其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,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。
(四)其他习俗
探梅寻香:小寒时节,虽然天气寒冷,但梅花却凌寒独自开,散发着淡淡的清香。人们会前往梅花盛开的地方,欣赏梅花的美丽姿态,感受冬天的生机与活力。
农事准备:小寒时节,虽然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冬季农闲期,但农民们并没有闲着。他们会利用这段时间对农田进行修整、施肥等工作,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。
小寒时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,既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,也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。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,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。
【文章来源于网络,本文章仅供学校宣传使用,不作商业用途,如有图片内容侵权,联系删除】
编辑:熊桂平 审核:邹龙成